蔡李佛百年尚武風的原因初探
三勝一家


蔡李佛拳是南拳的一個重要拳種,也是嶺南比較大的拳種,在廣東武術史上,蔡李佛創下了多
項記錄:是傳播最廣泛的南拳拳種之一;是為數不多的歷經百多年風雨仍根葉豐茂、青春永葆
的拳種之一。百多年來,許多曾盛極一時的拳種受環境、歷史等原因影響,漸漸走向失傳、變
異或式微。為什麼蔡李佛能老而彌堅、步隨時代前進不斷壯大呢?這是主要從蔡李佛拳的發展
史展開論述,試析蔡李佛拳種盛行ㄧ百七十多年的原因。

一、陳享始創,拳種流芳
陳享,生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七月初十,廣東新會崖門鎮京梅村人。陳享自幼熱愛武術
,七歲隨族叔陳遠護學“洪佛拳”,十五歲時已練就一身本領,並在家鄉坑頭村和新會周館等
處任教,其持藝已聞名鄉里。為求深造,十七歲時又拜擅長棍法和腿功的新會七堡人李友山為
師學“李家拳”,數年後,盡學李家拳藝,集南拳北腿絕技於一身。隨後,投羅浮山高僧蔡福
門下學“少林拳、佛家心法、少林內功及醫術”,學藝近十年。



近而立之年,陳享回到新會城開設“永勝堂”藥店,並將歷年所學,苦心鑽研,去蕪存精,於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整理出拳術和器械套路,共得100多種,定名為“蔡李佛拳”,意
指這些拳械是從蔡福、李友山、陳遠護三師的武術揉合而成,由此可見,蔡李佛拳是少林嫡派
真傳。至此,蔡李佛拳派遂告誕生,而陳享亦尊為蔡李佛的始祖。

蔡李佛拳能有今天的枝繁葉茂、廣泛傳播,這與陳享窮一生精力的傳徒授藝、普及推廣是分不
開的。
陳享32歲回到京梅村,在“緣福陳公祠”設立“洪聖武館”,廣收弟子。這是陳享開設的第一
間武館,故武館被尊稱為“洪聖始祖館”,京梅村亦成為蔡李佛的發源地。陳享一邊悉心授藝
,一邊抓緊策劃“洪聖武館”的組織發展。1845年,他在京梅村設立“洪聖總館”和“祖師堂
”,指派陳大楫、陳典桓、陳燕貽等多名高徒在新會的26條鄉和廣州、南海、佛山、中山、番
禺、東莞、開平、臺山、恩平、鶴山、肇慶、江門等地設“洪聖武館”,又指派首徒龍子才前
往廣西潯州(今桂平)設武館(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等為入室弟子),共設有44間分館,求學
者蜂擁而至。其組織之嚴密、發展之迅速,為嶺南近代史所罕見。由於陳享的努力推廣,這一
時期是蔡李佛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使蔡李佛拳廣泛流傳於嶺南城鄉,打下了深厚的群眾基
礎。
據有關史料記載,陳享還是廣東武術界最早到海外授徒的武術家之一。清咸豐六年(1856年)
,陳享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處當幕客,協助訓練起義軍將士,直到太平天國諸王內訌加劇才
離開回鄉!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清廷搜捕太平軍餘黨,陳享星夜逃亡香港,輾轉南洋哈蒙、
明古、吧城等埠,以授拳行醫為生,其所傳授的“鐵箭拳”(即蔡李佛長拳)在南洋一帶廣為
流傳。清同治三年(1864年),陳享應美洲三藩市陳氏聯宗會之邀請前往傳授武藝,這是蔡李
佛在美洲傳播的開始。陳享留美授拳四年,使蔡李佛拳在大洋彼岸紮根開花。清同治七年
(1868年),陳享返歸故里京梅村,坐鎮始祖館,繼續指派高徒主理各地分館,陳官伯、龍子
才、張炎等人積極掌管各地“洪聖武館”教務,蔡李佛拳雄風又振,新會、香港、佛山、廣州
等處發展尤其神速,此為蔡李佛拳盛行之二次高潮。期間,陳享將自己畢生所學及經驗總結編
成《蔡李佛技擊學》等書,以傳後人,從而為蔡李佛的傳播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清光緒
元年(1875年)八月二十日,陳享於京梅村逝世,享年70歲。
《廣東武術史》一書對陳享有很高的評價,認為他一生“桃李滿天下,門人遍及世界各大洲,
為弘揚中華武術作出了貢獻”。這個評價是中肯和恰當的。

二、陳享家族,百年尚武
百多年來,陳享家族代有英才,為弘揚武風、普及蔡李佛拳代代相傳,不遺餘力。陳享長子陳
安伯、次子陳官伯均克承家學,武藝超群。
陳安伯精通梅花槍,是京梅“洪聖武館”的主持人;次子陳官伯更是一位開創一代武風的名家。
關於陳官伯,在《二祖陳官伯公傳略》一文中有這樣的記載:“初營商新會江門,難卻邑人之請
,及擇人而傳,其門人如陳長毛、陳金象、陳兆雄等此其優者也。居穗市,由門人李恩之請,遂
設館焉,從遊者不可勝數”。值得一提的是,陳官伯後期在廣州授藝的徒弟中,不少後來成為廣
東武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如顏耀庭、譚三、方玉書等。
陳官伯不珍不私、熱心授藝的武德武風影響深遠,造就了一大批第三代傳人的佼佼者。
陳享之嫡孫、陳官伯之次子陳耀墀,在蔡李佛拳百年傳播史上也是一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人
物。他“窮年兀兀習武,苦心造詣,承家學真傳,及長,侍二祖寓羊城,致力弘揚宗風,金山、
吧城、荷蘭等埠及南洋廣東會館、北洋中國會館爭聘傳技,從遊者數萬眾”。
陳耀墀之長子陳雲漢,授技於京梅老家及廣州,至今武術界仍傳其事蹟;陳耀墀先生之女陳潔芳
雖是一介女流,亦能獨當一面。1972年,香港成立“蔡李佛始祖陳享公紀念總會”,陳潔芳當選
為首屆會長。1980年,京梅村蔡李佛武館開班,由始祖館第四代傳人陳富燕、陳燕洛等人任教。
1996年由海外鄉親捐助的京梅蔡李佛始祖館新址落成,館名沿用“雄勝始祖館”。1999年5月,
陳享的傳人在會城鎮籌建“蔡李佛始祖拳會”。2000年12月,京梅“雄勝始祖館”恢復舊名
“洪聖始祖館”。
陳耀墀之孫陳永發,20世紀80年代初,赴澳大利亞設館傳授蔡李佛拳。如今,弟子有數萬名,
武館遍佈五大洲。2001年和2002年,他先後組織兩批洋弟子100多人回蔡李佛發源地京梅村歸
宗溯源,影響深遠。由於陳享家族及其弟子的不懈努力,蔡李佛成為中華拳術的在大流派,風
行嶺南,遍及五大洲。據統計,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蔡李佛功夫總會或聯會。
綜觀陳享家族的五代傳人,均能弘揚武風武德,誠不愧是武術民家、豪傑典範。

三、武風武德,春秋流轉
蔡李佛拳能夠屹立ㄧ百七十多年不倒,除了拳術精湛、陳享威名遠播外,還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
一種獨特的精髓。簡單地說,便是從民間中來,到民間中去;不秘技自珍,打破姓氏門派之限;
提倡武風武德,講正氣、正義,講勇氣、毅力。這適合了事物生存的哲理,因而拓寬了發展之路
。蔡李佛拳收徒擇友打破門派姓氏之別。如張炎(新會雙水人),是陳享在香港力敗大力士時所
收的徒弟,但得到陳享的悉心傳藝,最終成為一代宗師,後遵陳享之命主理佛山“洪勝武館”;
近年來,海外的遊學者多為“洋弟子”,同樣被一視同仁,不分厚薄。這種傳授觀念蘊含著:
“海彙百川、以武會友”的深厚哲學思想。

陳享的“先訓德、後授藝”之門規,武技“進可禦外侮,退則強身”之箴言,充滿生命力,技藝
自然流傳不衰。而陳耀墀的武風武德,有這樣的記載:“以儒者之風闡拳理,立論精闢,精剖武
術之道,從不自秘,精歧黃、貧病者德之,宅心仁厚,惟儒者有之”。
陳耀墀的再傳弟子都說先生的言傳身教對他們影響很大。這是蔡李佛拳種廣泛流傳的重要原因之
一:武風武德的感染和影響。
蔡李佛拳的百年發展史是一部鋤強扶弱、保家衛國、抵禦外侮、愛國愛家的歷史。綜觀蔡李佛發
展史,就會發現許多使人意志高昂、深受啟迪的武俠故事。如陳享的增城縣剿匪、率眾弟子參與
虎門抗英、秘密協助其師兄陳松年在江門的“天地會”起義、扶助太平天國運動、在“金山在埠
”降伏自稱世界大力士的外國惡霸基利士、三藩市打虎、在香港敗設擂挑戰中國武術的俄國大力
士等等,還有其傳人及弟子數不勝數的故事,無不折射出這樣一種武學精神:一種真正的武技只
有在健身、維護和平、保家衛國過程中才體現到它的價值,才能長盛不衰。這種武學觀點直到今
天仍有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僑鄉新會產生了著名武術家陳享,產生了著名南拳蔡李佛拳,產生了百年尚武的陳享家族,這是
新會人的光榮和驕傲。在新世紀中,蔡李佛拳將會在發展中壯大,在開放中提高,進一步成為走
向世界的“中國功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ast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